「心率校正的QT間期延長」者心因性猝死的風險較高 人氣: 1546

《Heart Rhythm》2015年7月9日刊發了一篇關於心率校正的QT間期延長和心因性猝死的危險性的相關研究。研究人員評估了3,484例患者,以澄清穩定的QTc間期延長與心因性猝死(SCD)之間的關係;與不穩定的QTc間期延長與心因性猝死(SCD)之間的關係是否一致。研究發現,不穩定的QTc間期延長與心因性猝死(SCD)是不相關的;穩定的QTc間期延長與心因性猝死(SCD)是相關的。研究提示,心因性猝死(SCD)危險分層可通過重複測量QTc間期進行改進。

專家評述

Dan M Roden 教授

Schwartz和Wolf在1978年報導心肌梗塞後QTc間期越長心因性猝死(SCD)的風險越大1。 而該篇研究的研究者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即QTc測量的是不同地方中年荷蘭社區族群,而不是聚焦心肌梗塞生還者時這種關係是否成立。

研究發現,這種關係確實還存在,而這也是該研究最有趣的部分:一年測量兩次QTc,如果QTc兩次都延長則發生心因性猝死的風險是遠遠高於一次延長一次正常的患者。該資料集有明顯優勢,如排除使用能使QT間期的延長藥物、校正了明顯心因性猝死(SCD)風險因素如心臟病和糖尿病後該結果仍然成立。分析時應注意心率多變性、心率校正公式的缺陷和使用不同的截止點(男性和女性不同)而不是把QTc看做一個連續變數(男性449是正常,451就是異常)。但相差越大結果越可信。

研究人員提出QTc是否可作為心因性猝死(SCD)的預測篩檢工具可以通過長時間多次測量來確定。在發生心因性猝死(SCD)事件前,能否判斷患者存在心因性猝死(SCD)高風險仍然是現代醫學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QTc——也許持續QTc間期延長——可能被設想為風險預測工具的要素,可能包括其他臨床和生物標誌物(包括基因組)的因素。現代遺傳學工具通過大樣本篩檢已經發現了一些基因位點如預期離子通道和其他新的基因,這些基因變化導致人們正常QT間期和SCD風險不同。最近的研究結果進一步暗示我們,通過觀察那些穩定值隨時間的變化有可能使我們得到較客觀的認知,用以區別暫時性變化(或許反映了環境變數的影響,如自主神經張力)和持久性變化(或許反映更為永久的致心律失常的作用)。

臨床醫生都明白一個淺顯的道理即QTc間期超過正常上限(男性450;女性470)是心因性猝死(SCD)風險增加的一個標誌。如果我們不能理解這種關係的機制,那麼我們實際解決方法還是考慮先天性QT延長症候群的診斷,和考慮哪些藥物會延長這類患者QT間期。

參考文獻

  1. Schwartz PJ, Wolf S. QT interval prolongation as predictor of sudden death in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Circulation. 1978;57(6):1074-1077.

 

Heart Rhythm: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Heart Rhythm Society
Consistency of Heart-Rate Corrected QT Interval Prolongation and Risk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The Rotterdam Study

Heart Rhythm 2015 Jul 09;[EPub Ahead of Print], MN Niemeijer, ME van den Berg, JW Deckers, OH Franco, A Hofman, JA Kors, BH Stricker, PR Rijnbeek, M Eijgelsheim




全球醫藥新知網站

© 2018 全球醫藥新知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醫藥新知網站使用條款與條件

 瀏覽人數: 17265787  人

網頁設計 | 網站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