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vs.憂鬱症與躁鬱症 人氣: 5141
基因vs. 憂鬱症與躁鬱症
研究員在生物精神病學的基因整合分析 (meta-analysis) 中,量化憂鬱症與躁鬱症之間的異同。
刊登於愛思唯爾 (Elsevier) 出版的《生物精神病學 (Biological Psychiatry)》一項新研究中,研究員揭示與憂鬱相關的三種情緒障礙之間的基因關係,三種情緒障礙分別是重度憂鬱症、第一型躁鬱症、與第二型躁鬱症。
第一作者統計遺傳學家科爾曼 (Coleman) 博士與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 (Kings College London) 精神病學、神經科學暨心理學研究所的杰羅姆·布雷恩 (Gerome Breen) 博士表示:「最清楚的發現是第一型躁鬱症與第二型躁鬱症的基因區別,以及第二型躁鬱症與重度憂鬱症的相似度更高」。
兩種躁鬱症過去皆被稱為「狂躁 (manic)–憂鬱 (depressive) 症」。狂躁症是一種與行為啟動、興奮或易怒情緒、睡眠需求減少、衝動行為、判斷力受損、思想混亂、以及經常性抱有強烈錯誤信念 (幻想) 或幻覺的相關行為狀態。第一型躁鬱症與躁狂及憂鬱有關,然而第二型躁鬱症主要與以輕躁狂症狀為特徵的憂鬱症有關,讓人聯想到躁狂症,稱為輕躁狂。
這些見解來自於結合數個超大型資料庫的分析。科爾曼博士、布雷恩博士、與其他共同作者進行整合分析,結合三個大型重度憂鬱症及躁鬱症資料庫的全基因組關聯性研究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用以評估其共同與特有的分子基因關聯。大部分的數據來自國際大型精神病基因組學聯盟。其他數據來自於惠康信託 (Wellcome Trust) 建立主要的健康資料之英國生物資料庫 (UK Biobank),以及線上基因檢測服務平台–23andMe。
全基因組關聯性分析發現,族群與種族有顯著的差異。此研究發現,僅有歐裔族群有關,而其他族群可能有所差異。
作者也發現,這些疾病的基因風險也可預測其他表徵。例如,躁鬱症的基因風險與較高的教育程度有關,然而重度憂鬱症的基因風險則與較少的教育程度有關。
作者透過複雜的分析策略來建立小鼠大腦中的基因表現形態,將這些疾病的基因風險對應到特定的大腦細胞類型。血清素神經元 (serotonin neurons) 與罹患憂鬱症與躁鬱症的風險皆有關,然而躁鬱症明顯與GABA與麩胺酸神經元 (glutamate neurons) 有關,麩胺酸神經元是一種與思覺失調症 (schizophrenia) 有關的神經細胞類型。
生物學精神病學編輯約翰·克里斯塔爾 (John Krystal) 表示:「我們早就知道情緒障礙是高度異質的,且臨床上通常難以界定不同的情緒障礙。此項新研究顯示,可能腦功能方面的基因風險,與情緒障礙的類型有關,但也有區別顯示可能對治療有重要影響的憂鬱症的亞型」。
最終,研究人員希望開發臨床工具,協助首次發現憂鬱症時,預測其是否可能持續或發展為躁鬱症。科爾曼博士說:「基因數據永遠不會取代臨床意見,但可能對補充臨床模式有用」。
文章來源:
https://www.elsevier.com/about/press-releases/research-and-journals/mood-disorders-on-genetic-spectrum
研究員在生物精神病學的基因整合分析 (meta-analysis) 中,量化憂鬱症與躁鬱症之間的異同。
刊登於愛思唯爾 (Elsevier) 出版的《生物精神病學 (Biological Psychiatry)》一項新研究中,研究員揭示與憂鬱相關的三種情緒障礙之間的基因關係,三種情緒障礙分別是重度憂鬱症、第一型躁鬱症、與第二型躁鬱症。
第一作者統計遺傳學家科爾曼 (Coleman) 博士與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 (Kings College London) 精神病學、神經科學暨心理學研究所的杰羅姆·布雷恩 (Gerome Breen) 博士表示:「最清楚的發現是第一型躁鬱症與第二型躁鬱症的基因區別,以及第二型躁鬱症與重度憂鬱症的相似度更高」。
兩種躁鬱症過去皆被稱為「狂躁 (manic)–憂鬱 (depressive) 症」。狂躁症是一種與行為啟動、興奮或易怒情緒、睡眠需求減少、衝動行為、判斷力受損、思想混亂、以及經常性抱有強烈錯誤信念 (幻想) 或幻覺的相關行為狀態。第一型躁鬱症與躁狂及憂鬱有關,然而第二型躁鬱症主要與以輕躁狂症狀為特徵的憂鬱症有關,讓人聯想到躁狂症,稱為輕躁狂。
這些見解來自於結合數個超大型資料庫的分析。科爾曼博士、布雷恩博士、與其他共同作者進行整合分析,結合三個大型重度憂鬱症及躁鬱症資料庫的全基因組關聯性研究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用以評估其共同與特有的分子基因關聯。大部分的數據來自國際大型精神病基因組學聯盟。其他數據來自於惠康信託 (Wellcome Trust) 建立主要的健康資料之英國生物資料庫 (UK Biobank),以及線上基因檢測服務平台–23andMe。
全基因組關聯性分析發現,族群與種族有顯著的差異。此研究發現,僅有歐裔族群有關,而其他族群可能有所差異。
作者也發現,這些疾病的基因風險也可預測其他表徵。例如,躁鬱症的基因風險與較高的教育程度有關,然而重度憂鬱症的基因風險則與較少的教育程度有關。
作者透過複雜的分析策略來建立小鼠大腦中的基因表現形態,將這些疾病的基因風險對應到特定的大腦細胞類型。血清素神經元 (serotonin neurons) 與罹患憂鬱症與躁鬱症的風險皆有關,然而躁鬱症明顯與GABA與麩胺酸神經元 (glutamate neurons) 有關,麩胺酸神經元是一種與思覺失調症 (schizophrenia) 有關的神經細胞類型。
生物學精神病學編輯約翰·克里斯塔爾 (John Krystal) 表示:「我們早就知道情緒障礙是高度異質的,且臨床上通常難以界定不同的情緒障礙。此項新研究顯示,可能腦功能方面的基因風險,與情緒障礙的類型有關,但也有區別顯示可能對治療有重要影響的憂鬱症的亞型」。
最終,研究人員希望開發臨床工具,協助首次發現憂鬱症時,預測其是否可能持續或發展為躁鬱症。科爾曼博士說:「基因數據永遠不會取代臨床意見,但可能對補充臨床模式有用」。
文章來源:
https://www.elsevier.com/about/press-releases/research-and-journals/mood-disorders-on-genetic-spect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