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日期 3307
主題: 肥胖糖尿病患者減肥可改善心血管疾病相關預後
《Lancet》糖尿病是一種糖代謝紊亂性疾病。糖尿病患者體內的血糖過盛,過量的糖分部分以尿液形式排除體外、部分轉化為脂肪蓄積於體內,最終導致患者肥胖、體質變差。眾多研究發現,糖尿病對心血管系統危害嚴重,乃心血管疾病發病的高危險因素。
那麼,糖尿病對心血管系統的危害是否與其體重超重或體質改變有關?為此,美國Look AHEAD小組展開了一項研究,包括美國16個臨床試驗基地完成的隨機臨床試驗。
該研究共計納入5,145例受試者(年齡45-76歲的超重或肥胖之第2型糖尿病患者)。將受試者隨機分為兩組(1:1),分別為:
(1)生活方式介入組
(2)糖尿病治療教育組
採用回顧性觀察研究法,評估受試者第一年體重降低、體質變化與其心血管疾病發病率的關係。
主要終點事件:心血管性死亡、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塞、非致死性缺血或因心絞痛入院治療。
次要終點事件:相同指標外加冠狀動脈繞道移植術、頸動脈內膜切除術、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充血性心臟衰竭入院治療、末梢血管疾病或總死亡率。
在與體重變化相關性的研究中排除了311例不合適的受試者,對剩餘4,834例受試者的結局指標進行分析;於體質變化相關性的研究中排除了739例受試者,對剩餘4,406例受試者的結局指標進行分析。
中位數追蹤時間超過10.2年。分析結果顯示,相比於體重保持穩定或增長的受試者,第一年體重降低10%以上的受試者,其主要終點事件風險降低21%(HR=0.79; p=0.034),次要終點事件風險降低24%(HR=0.76; p=0.003)。身體代謝當量增長2倍及以上受試者,其次要終點事件風險顯著降低(HR=0.77; p=0.023),而主要終點事件風險變化不顯著(HR=0.78; p=0.079)。
將糖尿病治療教育組作為參考進行分析,結果顯示生活方式介入組體重降低10%以上的受試者,其主要終點事件風險降低20%(HR=0.80; p=0.039),次要終點事件風險降低21%(HR=0.79; p=0.011)。然而,體質變化與首要終點事件風險無明顯相關性。
綜上所述,第2型糖尿病患者體重大幅度降低,可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進行介入以降低其體重,可使患者獲益。然而,目前仍需不斷完善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介入方案,最終使患者體重降低、並維持最適狀態。
那麼,糖尿病對心血管系統的危害是否與其體重超重或體質改變有關?為此,美國Look AHEAD小組展開了一項研究,包括美國16個臨床試驗基地完成的隨機臨床試驗。
該研究共計納入5,145例受試者(年齡45-76歲的超重或肥胖之第2型糖尿病患者)。將受試者隨機分為兩組(1:1),分別為:
(1)生活方式介入組
(2)糖尿病治療教育組
採用回顧性觀察研究法,評估受試者第一年體重降低、體質變化與其心血管疾病發病率的關係。
主要終點事件:心血管性死亡、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塞、非致死性缺血或因心絞痛入院治療。
次要終點事件:相同指標外加冠狀動脈繞道移植術、頸動脈內膜切除術、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充血性心臟衰竭入院治療、末梢血管疾病或總死亡率。
在與體重變化相關性的研究中排除了311例不合適的受試者,對剩餘4,834例受試者的結局指標進行分析;於體質變化相關性的研究中排除了739例受試者,對剩餘4,406例受試者的結局指標進行分析。
中位數追蹤時間超過10.2年。分析結果顯示,相比於體重保持穩定或增長的受試者,第一年體重降低10%以上的受試者,其主要終點事件風險降低21%(HR=0.79; p=0.034),次要終點事件風險降低24%(HR=0.76; p=0.003)。身體代謝當量增長2倍及以上受試者,其次要終點事件風險顯著降低(HR=0.77; p=0.023),而主要終點事件風險變化不顯著(HR=0.78; p=0.079)。
將糖尿病治療教育組作為參考進行分析,結果顯示生活方式介入組體重降低10%以上的受試者,其主要終點事件風險降低20%(HR=0.80; p=0.039),次要終點事件風險降低21%(HR=0.79; p=0.011)。然而,體質變化與首要終點事件風險無明顯相關性。
綜上所述,第2型糖尿病患者體重大幅度降低,可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進行介入以降低其體重,可使患者獲益。然而,目前仍需不斷完善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介入方案,最終使患者體重降低、並維持最適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