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日期 6569
主題: 糖尿病患者餐後運動更有助於控制餐後血糖
《Diabetologia》於2016年10月發表的一項隨機交叉研究中,共納入41例2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配至每日行走30分鐘或每餐後行走10分鐘,旨在評估步行時機(與進餐關係)對餐後血糖結果的影響。研究發現,與每日步行一次患者相比,餐後步行患者的血糖曲線下面積增加值明顯下降,尤以晚餐後步行最為顯著。
這些研究結果提示,當前指南需要進行有關餐後運動建議的修訂,尤其是當進食大量碳水化合物時。
專家評論
美國佐治亞大學 Kevin McCully教授
更多的研究證實了運動—營養補充時機的益處,包括抗阻訓練後補充蛋白質能夠增強肌肉力量;需氧運動後禁食有助於增加脂質代謝。Reynolds等將這個概念拓展至第2型糖尿病患者,證實通過餐後運動有助於降低餐後高血糖。這項研究的臨床意義在於臨床醫師治療糖尿病患者過程中,不能將藥物治療、飲食和體能活動看作獨立的實體,而是動態的相關因素(包括時機和劑量等方面)。
這項研究最引人注目之處是若選擇在餐後運動,不同的運動持續時間和運動強度都是有效的。每餐後步行10分鐘不需要專門的儀器設備和大量的精神能量。事實上,連續從事10分鐘家務勞動就能夠完成步行10分鐘的任務。
顯然我們仍需進行更多的研究,以探討不同類型和不同強度體能活動在不同類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相對有效性。然而,運動—營養補充時機應是我們在生活方式介入治療中需要考慮的關鍵因素。
這些研究結果提示,當前指南需要進行有關餐後運動建議的修訂,尤其是當進食大量碳水化合物時。
專家評論
美國佐治亞大學 Kevin McCully教授
更多的研究證實了運動—營養補充時機的益處,包括抗阻訓練後補充蛋白質能夠增強肌肉力量;需氧運動後禁食有助於增加脂質代謝。Reynolds等將這個概念拓展至第2型糖尿病患者,證實通過餐後運動有助於降低餐後高血糖。這項研究的臨床意義在於臨床醫師治療糖尿病患者過程中,不能將藥物治療、飲食和體能活動看作獨立的實體,而是動態的相關因素(包括時機和劑量等方面)。
這項研究最引人注目之處是若選擇在餐後運動,不同的運動持續時間和運動強度都是有效的。每餐後步行10分鐘不需要專門的儀器設備和大量的精神能量。事實上,連續從事10分鐘家務勞動就能夠完成步行10分鐘的任務。
顯然我們仍需進行更多的研究,以探討不同類型和不同強度體能活動在不同類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相對有效性。然而,運動—營養補充時機應是我們在生活方式介入治療中需要考慮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