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日期 4572
主題: Statin類藥物改善LDL-C值可降低心血管發病風險
《JAMA》目前尚不明確非他汀類藥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相對臨床療效。本研究旨在評價不同他汀類和非他汀類在降低LDL-C值和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之間的關係。
檢索MEDILINE和EMBASE資料庫。主要的入選標準為主要臨床結果包括心肌梗塞(MI)的隨機化臨床試驗。主要血管事件的相對風險與LDL-C降低的絕對值有關,其中主要血管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急性MI或其他急性冠心症、冠狀動脈血管重建術或中風。主要冠狀動脈事的5年發生率與LDL-C值有關。
共納入來自49項臨床試驗的312,175位患者(平均年齡62歲;24%為女性患者;LDL-C平均基線值為 3.16 mmol/L),包括39,645例主要血管事件。患者LDL-C值每降低1 mmol/L,他汀類藥物和非他汀類藥物介入後的主要血管事件之相對風險(RR)分別為0.77(P <0.001)和0.75(P =0.002),兩組間差異不顯著(P =0.72),而他汀類藥物和非他汀類藥物主要通過上調LDL受體表達而產生療效(飲食、膽酸結合劑、迴腸繞道和ezetimibe等均會影響受體表達)。
患者LDL-C值每降低1 mmol/L,主要血管事件的相對風險為0.77(P<0.001)。根據臨床試驗中LDL-C下降程度,發現菸鹼酸和Fibrate類藥物觀察所得RR值與預期RR值的比值分別為0.94:0.91(P=0.24)和0.88:0.94(P=0.02)。
膽固醇酯轉運蛋白抑制劑的比值則為1.01:0.90(P=0.002)。PCSK9抑制劑的比重則為 0.49:0.61(P=0.25)。LDL-C絕對值與主要冠心病事件(共11,301例事件:包括冠心病死亡或MI)絕對發生率相關,在一級、二級預防臨床試驗中,LDL-C值每降低1 mmol/L,可分別使事件發生率降低1.5%(P=0.008)和4.6%(P <0.001)。
綜上所述,他汀類與非他汀類藥物通過上調LDL受體表達降低LDL值,可影響LDL-C改變相關主要血管事件相對風險。較低LDL-C值與較低主要冠心病事件發生率相關。
檢索MEDILINE和EMBASE資料庫。主要的入選標準為主要臨床結果包括心肌梗塞(MI)的隨機化臨床試驗。主要血管事件的相對風險與LDL-C降低的絕對值有關,其中主要血管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急性MI或其他急性冠心症、冠狀動脈血管重建術或中風。主要冠狀動脈事的5年發生率與LDL-C值有關。
共納入來自49項臨床試驗的312,175位患者(平均年齡62歲;24%為女性患者;LDL-C平均基線值為 3.16 mmol/L),包括39,645例主要血管事件。患者LDL-C值每降低1 mmol/L,他汀類藥物和非他汀類藥物介入後的主要血管事件之相對風險(RR)分別為0.77(P <0.001)和0.75(P =0.002),兩組間差異不顯著(P =0.72),而他汀類藥物和非他汀類藥物主要通過上調LDL受體表達而產生療效(飲食、膽酸結合劑、迴腸繞道和ezetimibe等均會影響受體表達)。
患者LDL-C值每降低1 mmol/L,主要血管事件的相對風險為0.77(P<0.001)。根據臨床試驗中LDL-C下降程度,發現菸鹼酸和Fibrate類藥物觀察所得RR值與預期RR值的比值分別為0.94:0.91(P=0.24)和0.88:0.94(P=0.02)。
膽固醇酯轉運蛋白抑制劑的比值則為1.01:0.90(P=0.002)。PCSK9抑制劑的比重則為 0.49:0.61(P=0.25)。LDL-C絕對值與主要冠心病事件(共11,301例事件:包括冠心病死亡或MI)絕對發生率相關,在一級、二級預防臨床試驗中,LDL-C值每降低1 mmol/L,可分別使事件發生率降低1.5%(P=0.008)和4.6%(P <0.001)。
綜上所述,他汀類與非他汀類藥物通過上調LDL受體表達降低LDL值,可影響LDL-C改變相關主要血管事件相對風險。較低LDL-C值與較低主要冠心病事件發生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