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日期 4883
主題: 10年血管性疾病復發風險的估計值存在較大差異
《Circulation》對於有明顯臨床症狀的血管性疾病患者,其血管性疾病復發風險可能不同。該研究評估了二級保護群體血管性疾病10年復發風險估計值的分佈情況,同時估算若患者滿足指南建議風險因素時,其血管性疾病復發風險降低值與剩餘風險大小。
該研究對6,904例血管性疾病患者的心肌梗塞、中風或血管性疾病死亡10年風險進行了SMART(Second Manifestations of ARTerial disease)評分。此外,對18,436例具有各種血管性疾病症狀的患者進行風險評分的外推驗證。將Meta分析獲得的相對風險降低值應用於收縮壓、LDL-膽固醇、吸煙、體育運動和抗血栓藥物使用的風險預估中,從而獲得指導原則所推薦的剩餘風險值。
儘管SMART風險評分對大於40%患者的10年風險存在過度估算,但是風險評分結果仍是合理的。具有明顯血管性疾病症狀的患者,其主要血管性事件復發的10年風險中位數為17%(IQR 11-28%),其中18%患者的10年復發風險小於10%,22%患者風險大於30%。若風險因數符合指導原則所推薦的目標值,則47%患者的剩餘10年風險將低於10%,9%患者的剩餘10年風險將高於30%。
綜上所述,血管性疾病患者的血管性疾病10年復發風險估計值具有較大差異。若所有可變風險因素都符合指導原則所推薦的目標值,則50%患者的10年復發風險將小於10%。這些資料結果表明,即使患者接受最佳治療方案,多數血管性疾病患者的10年復發風險仍會大於20%,甚至大於30%,可見該領域仍需大量的醫療關注。
該研究對6,904例血管性疾病患者的心肌梗塞、中風或血管性疾病死亡10年風險進行了SMART(Second Manifestations of ARTerial disease)評分。此外,對18,436例具有各種血管性疾病症狀的患者進行風險評分的外推驗證。將Meta分析獲得的相對風險降低值應用於收縮壓、LDL-膽固醇、吸煙、體育運動和抗血栓藥物使用的風險預估中,從而獲得指導原則所推薦的剩餘風險值。
儘管SMART風險評分對大於40%患者的10年風險存在過度估算,但是風險評分結果仍是合理的。具有明顯血管性疾病症狀的患者,其主要血管性事件復發的10年風險中位數為17%(IQR 11-28%),其中18%患者的10年復發風險小於10%,22%患者風險大於30%。若風險因數符合指導原則所推薦的目標值,則47%患者的剩餘10年風險將低於10%,9%患者的剩餘10年風險將高於30%。
綜上所述,血管性疾病患者的血管性疾病10年復發風險估計值具有較大差異。若所有可變風險因素都符合指導原則所推薦的目標值,則50%患者的10年復發風險將小於10%。這些資料結果表明,即使患者接受最佳治療方案,多數血管性疾病患者的10年復發風險仍會大於20%,甚至大於30%,可見該領域仍需大量的醫療關注。